世界史

当前您的位置: 首页 - 师资队伍 - 世界史 - 正文

王超

时间:2025-09-11点击数:

undefined

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  

学科专业:世界史

研究方向:德国现当代史、战后国际关系史

掌握语言:英语、德语

主要学术任(兼)职: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、副秘书长vwin德赢ac米兰官网副教授

    

一、主要科研成果

(一)专著、主编、译著

《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研究(1949—1990)》,独著,456千字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4月第1版。

《德国统一的外交》,周弘主编,合著,310千字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6月第1版;个人撰写第二章《民主德国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政策变化》,约40千字。

《欧美史研究(第3辑)》,第一主编,345千字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5月第1版。

艾哈德·克罗默主编:《德国统一的左翼观点:文献与研究(第一卷)外交与安全政策》,合译(第一译者),482千字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5月第1版,个人承担约200千字。

威廉·H.麦克尼尔等主编:《宝库山世界历史研究指南》(第五卷),合译(第二译者),950千字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24年1月第1版,个人承担约380千字。

  

(二)学术论文

《昂纳克时期民主德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及其影响(1971—1989)》,独著,18千字,载《世界历史》2025年第2期;该文入选“第八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”;

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反核运动的兴起及其影响》,独著,16千字,载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25年第2期;被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25年第5期的“历史学”专栏摘编;

《联邦德国基辛格政府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(1966—1969)》,独著,18千字,载《安徽史学》2023年第6期;该文入选“第六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”;

《阿登纳时期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(1949—1963)》,独著,18千字,载《世界历史》2022年第4期;被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世界史》2022年第12期全文转载;该文入选“第四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”;

《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联邦德国的核能政策》,独著,18千字,载高国荣、张炜编:《欧美史研究(第4辑)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0月第1版;该文入选“第五届全国世界史中青年学者论坛”;

《联邦德国的德国统一政策研究现状——以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为考察核心》,独著,11千字,载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21年第4期;被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世界史》2021年第11期全文转载;被《中国世界史年鉴2022》(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10月第1版)论点摘编。

《论科尔政府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(1989-1990)》,独著,15千字,载王超、信美利编:《欧美史研究(第3辑)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5月第1版;该文入选“第六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”;

《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社民党与联盟党关于德国政策的辩论》,独著,12千字,载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20年第1期;被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世界史》2020年第5期全文转载;被中国社会科学网“世界史”栏目全文转载。

论施密特政府的德国政策》,独著,11千字,载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18年第6期;被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《历史与社会》(文摘)2019年第1期摘编;

《民主德国民族政策的演变及其失败原因探析》,独著,12千字,载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17年第3期;

《论科尔政府务实的德国政策——以十亿马克贷款为例》,独著,10.5千字,载《武汉大学学报(人文科学版)》2014年第6期;

《科尔“德国政策”与“统一外交”析评》,独著,8.5千字,载《武汉大学学报(人文科学版)》2011年第6期;

《理想原则与现实利益的博弈——战后初期德国内部区域贸易研究》,独著,10千字,载《历史教学(下半月刊)》2011年第9期。

 

(三)学术文章

《西德对东德经济诱变政策剖析》,独著,3.5千字,载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(域外版007),2019年12月23日;被中国社会科学网“世界史”“本网原创”等栏目全文转载。

 

(四)译文

《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历史和哲学基础:对全球和平的中国方案的整体分析》,独译,18千字,载刘作奎、张瑾编:《丝绸之路:历史与当下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5年10月第1版。

《弗里德里希·本亚明·奥西安德医生的<秘密记录本>:哥廷根大学产科医院的匿名分娩(1794-1819)》,独译,21千字,载王超、信美利编:《欧美史研究(第3辑)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5月第1版

《二战大屠杀研究:从边缘位置到中心议题》,独译,3千字,载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(B07),2014年11月5日。

 

(五)其他

1.学科发展报告:

《世界历史(世界近现代史部分)》,合著,15千字,载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编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:“十三五”回顾与“十四五”展望》(中卷)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7月第1版,个人撰写13千字。

 

2.学科综述:

2021年西欧史研究综述》,载罗文东编:《中国世界史年鉴2022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10月第1版,合著,15千字,个人承担撰写德国史部分,3千字。

《欧洲近现代史研究新进展》,载高国荣、张炜编:《欧美史研究(第4辑)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0月第1版;合著,个人承担3千字。

2019年欧美近现代史学科报告》,载王超、信美利编:《欧美史研究(第3辑)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5月第1版,合著,个人承担3千字。

2018年欧美近现代史学科报告》,载陈恒、王刘纯编:《新史学:历史学家能做到不偏不倚吗?》,第二十三辑,大象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,合著,个人承担3.3千字。

 

3.会议综述:

《中国德国史研究会2018年年会暨学术前沿研讨会在临汾召开》,中国社会科学网,2018年10月19日;

《中国德国史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“全球史视野下的德国历史”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召开》,中国社会科学网,2016年11月04日;

《德国史学术前沿与中国德国史学科建设”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》,中国社会科学网,2014年11月17日。

 

4.会议发言纪要:

“大变局之际的世界史研究”学术研讨会发言纪要》,载高国荣、张炜编:《欧美史研究(第4辑)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0月第1版;合著,个人撰写3.5千字(发言主题《战后德国统一史研究的现状及前景》)。

 

5.访谈文章:

《第一批赴甘肃挂职干部代表访谈》,载于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(社科院专刊)2016年7月8日总第350期。


二、主持和参与的课题

国家社科基金课题:

2020.12-2025.12,参与国家社科基金·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0年度委托项目“世界资本主义史研究”(项目批准号:20@WTZ008),在研;

2020.01-2021.1,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东西德统一的历史经验研究”(项目批准号:12&ZH008),已结项;

2018.10-2023.06,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“苏联东欧国家改革与社会稳定”(项目批准号:18FSS003),已结项;

2016.09-2022.3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“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研究(1949-1990)”(项目批准号:16CSS029),已结项,鉴定等级为“良好”。

 

院级课题:

2024.01-2024.12,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“世界史所60年发展历程、成果和经验研究”,在研;

2021.01-2023.12,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“西方近代文明的当代困境”,已结项;

2016.01-2020.12,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“20世纪欧美环境治理的历史考察”,已结项;

2014.05-2015.12,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“近代以来国外社会变革与社会稳定专项研究”(东欧子项目),已结项。

 

所级课题:

2022.01-2023.12,参与世界历史研究所项目“世界史学科年鉴编纂”,担任执行编辑,已结项,已出版;

2018.10-2019.12,参与世界历史研究所与德国罗莎·卢森堡基金会的合作翻译项目“德国统一史之左翼观点”(第一卷:外交与安全政策),已完成;

2015.01-2016.05,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重点课题“失败者的历史”,已结项;

2014.06-2016.05,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青年科研启动基金项目“施密特政府的德国政策研究”,已结项。


三、获奖情况

2018年12月,论文《20世纪70年代中期社民党与联盟党关于德国政策的争论评析》获“世界历史研究所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”。

2020年7月,论文《论阿登纳政府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(1949-1963)》获“世界历史研究所第三届青年学术论坛论文二等奖”

2021年12月,论文《论施密特政府的德国政策》获“2021年世界历史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”。

2023年3月,论文《联邦德国基辛格政府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(1966-1969)》获“第六届世界历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”。

202310月,论文《论阿登纳政府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(1949-1963)》获“vwin德赢ac米兰官网2022年度教师科研成果配套奖三等奖”。